金年会2024年赣州市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工作方案出台

  成功案例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3-01 15:33

  金年会2月27日,《2024年赣州市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工作方案》出台,从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力、企业创新竞争力、重大平台引领力、技术攻关硬实力、科技人员创造力、发展政策支撑力、全域创新协同力等七个方面细化了30条任务,扎实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区域科研创新中心建设。

  围绕升级企业创新竞争力、科技成果转化力方面,我市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加快创新企业梯度培育,支持企业数字融合发展、央企国企创新发展,加强龙头企业扶持培育,推动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、政策链、资金链“五链”深度融合,通过梯次培育、分类施策、数字赋能、技术升级等方式推动龙头企业向“链主”企业发展,培育一批在产业链有重大影响力、引领力、带动力的“链主”企业。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核心,加快组建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金年会、现代家具、钨新材料及应用、电子信息、锂电新能源五个产业集群分中心,围绕各县(市、区)主导产业打造N个各具特色的成果转化平台,完善科技成果、高价值专利征集、登记、中试产品化、产业化服务体系。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,围绕尖端产品创制、概念产品试制、紧缺产品研制等中试需求,建立服务产业发展的孵化和中试基地,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、加速产业化。

  围绕升级重大平台引领力方面,我市将要优化创新资源布局,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,发挥产业创新平台作用,打造生命健康领域创新平台,构建各具特色的创新高地。继续完善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,服务保障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,争取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有色金属、生物医药省实验室获批组建。聚焦稀土产业特色优势领域,聚集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、中国稀土集团、江西理工大学等骨干力量,加快完善稀土技术创新体系,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稀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。

  围绕升级技术攻关硬实力方面,我市将直击产业发展痛点,优化重点研发计划布局,加强应用基础研究,纵深推进数字经济,强化农业科研攻关和推广,助力民生领域创新发展。围绕提升7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,每年实施若干“揭榜挂帅”制项目,组织全国范围的优势创新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难题。聚焦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技术需求,以“定向指南”方式鼓励科技型骨干企业组织开展技术攻关。紧扣各县(市、区)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创新发展需要,以“自由竞争”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探索积累。强化成果转化导向,项目承担单位和揭榜单位须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样品、样机、中试线或新产能、新产线、新产品等。

  围绕升级科技人员创造力、发展政策支撑力、全域创新协同力方面,我市将广聚天下杰出英才,深化人才融湾用才共享,优化引才安才措施,完善梯次育才体系,推动中心城区五区打造人才发展头雁格局,指导各县(市、区)紧扣“7510”行动计划产业布局打造人才差异化发展格局,引导科研院所、高校、职业院校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等用人主体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阵地。持续支持保障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、中国稀土集团、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,引进培养一批全球一流稀金、生物医药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。摸准本地人才需求,组织科研院所、企业、事业单位等用人主体,拿出岗位、待遇、编制前往全国相关高校开展系列组团引才活动。推进人才住房建设,加快人才小镇、青年驿站建设,提高分配效率,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、家属安置、住房安居、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。优化创新发展生态,完善营商环境涉企问题处置机制,建立畅通高效的涉企问题受理服务渠道,健全接诉即办、定期调度机制,全力抓好涉企问题的协调解决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探索科研院所发展机制,推动科技、教育金年会、人才一体发展。

  《方案》明确总体目标金年会,2024年,全社会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稳中有增,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前移1位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%。省科学技术奖居全省前列。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2个、省级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20个,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、培育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20家,新增省级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企业100家、“小巨人”企业10家。引进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300个、产业急需紧缺人才6000名。专利许可备案数达100件以上,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15亿以上。(记者钟雅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