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年会昨日,宁波的“新春第一会”举行。作为每年开春立导向、划重点、鼓干劲、提信心的大会,这一次的主题非常明晰——吹响全市上下“创新实干奋进年”的号角!
在这个崭新的甲辰年,宁波希望拿出“永远在路上”的清醒,动员全市上下焕发“新”的状态、强化“实”的作风、迈开“进”的大步,向上努力,向前奔跑,向好拼搏,交出“争一流、创样板、谱新篇”的优异答卷。
2024年,不仅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也是宁波“争一流金年会、创样板、谱新篇”的关键一年。
当时间回到1984年,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,宁波刚刚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。
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,从区域开放门户到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,从总体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——宁波用40年时间,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历史性跨越,迎来了从百业待举到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全面推进的精彩蝶变。
如果仔细翻阅这本厚重的历史之书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“创新”“实干”“奋进”的关键词,在每个个体身上金年会、在每个关键节点上闪闪发光、熠熠生辉。
我们坚持打“创新牌”、吃“改革饭”、走“开放路”,我们屏住一口气、拧成一股绳、拼搏一起干金年会,我们始终识变应变、革新立新破解“成长的烦恼”,一步步让曾经“平平无奇”的城市走到了全国、全省的前列。
对于宁波来说,从来不相信所谓的“等靠要”和“幸运儿”。历史和实践一次次证明,创新、实干、奋进才是成就个人梦想和城市蝶变的“密码”。
对宁波奋斗史最好的礼敬,就是接续努力,创造新的奋斗奇迹,让无数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。
在暗潮汹涌的国内外形势中,在同类城市百舸争流的当下,抓紧时间、抓住机遇的“奔跑”,既是现实的倒逼,也是我们的选择。
带着把一个被“卡脖子”的短板打造成可以参与国际竞争长板的底气,海归人才代表、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来到了“新春第一会”。
“我们坚定不移加大基础投入,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;坚定不移突破核心技术,持续开辟企业发展新赛道;坚定不移提升平台能级,持续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!”姚力军说。
一年时间就签约了包括10名院士在内的70余名教研序列教授,宁波东方理工大学(暂名)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带着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自信,也来到了“新春第一会”。
这所正在加速拔地而起的高校,起点就拥有了高层次、高水平、国际化的标签。对于科技创新、高等教育短板突出的宁波来说,是另一个版本的“念念不忘、必有回响”。
他们或许在甬江科创区的实验室里,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生产线上,在重大项目攻坚克难的施工现场,在世界各地抢订单的第一线,在奔“甬”而来的求职路上……
千千万万个“他们”“你们”和“我们”,汇聚成三江之畔、四明大地上的点点星光,是成就各个领域“宁波速度”的幕后功臣。
“资金要素、项目施工层层报批,难度可想而知。但我们拿出创新变革的精神,开足马力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!”
“新春第一会”的下午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马不停蹄来到宁波枢纽调研,建设中心的工作人员分享了一路走来“遇水搭桥”的心得体会。
盘根错节的陈年老题、先行路上的发展新题、群众关切的民生热题、反复出现的高频问题……当“拦路虎”出现在眼前,我们需要的不是抱怨、推脱,而是冷静分析、保持定力。
走老路当不了先行者,用老方治不了新问题。固步自封者可能只是“画地为牢”,处处碰壁者可能只是“路径依赖”。
仔细想想,困难、逆境、挑战——这些看上去带着负面色彩的词汇,其实只是客观中立的词汇。危机中育新机,变局中开新局,可以成就一段佳话。
比如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由于受产业结构、企业类型和经济体量等要素的影响,宁波的研究与试验发展(R&D)经费投入始终低于全省平均。
直面问题、强势突围。在市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不低于20%的大力支持下,2023年我市R&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,R&D经费投入强度为3.15%,创历史新高。
与此对应的是,宁波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幅全省第一,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93项,开发自主创新产品427个,应用于神舟飞天、科技冬奥、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,有力服务“国之大者”。
当每一个主体被激活、每一份力量被汇聚,我们有理由相信可以迎难而上、乘势而进,焕发出摧枯拉朽的力量,以宁波的“稳进立”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。